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宋词中金陵文学形象建构(2)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经济 隋朝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带动其他城市的繁荣,此时金陵的中心位置被取代。到了宋代,金陵的经济中心地位也不复存在。然而,此时的

(二)经济

隋朝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带动其他城市的繁荣,此时金陵的中心位置被取代。到了宋代,金陵的经济中心地位也不复存在。然而,此时的金陵虽比六朝时期要萧条冷清,但仍然属于全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之一。“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一句揭露了金陵城虽然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变得寒烟惨淡、绿草衰黄,但仍是寻欢作乐的奢靡之地。贺铸在《台城游·南国本潇洒》中写道:“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可见宋时的金陵城王气黯然收,但是优越的经济条件难以消逝。

(三)风光

1.自然风光。昔日雄伟壮丽的金陵城如今变得衰败萧索,词人在作品中擅长运用“乌衣巷”“赏心亭”等意象,来描写金陵的满目萧瑟。

乌衣巷:《景定建康志》卷一六云:“乌衣巷在秦淮南。晋南渡,王、谢诸名族居此,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6]宋人喜用“乌衣巷”来寄托兴亡之感,周邦彦、辛弃疾、吴潜、周紫芝等人的词中都有对乌衣巷的描写。如《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和《满江红·金陵乌衣园》。“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作者善于将“乌衣巷”与有黄昏意味的“斜日”相结合,描写了一种萧索衰败的自然风光,表达了古今荣枯变迁的内容。

赏心亭:赏心亭临近秦淮,雄伟壮丽,众多诗人词家慕名而来。辛弃疾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等诗。“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辛弃疾在词中描写夕阳西沉,孤雁哀鸣,营造一种凄寂、惨败的氛围。

凤凰台:凤凰台位于南京市凤台山上,是一处绝佳胜境。吴景伯在《沁园春·登凤凰台》中言:“凤鸟不来,长安何处,惟有碧梧三数枝。兴亡事,对江山休说,谁是谁非。”又在《沁园春·庚子登凤凰台,和壁间韵》中写道:“望烟芜莽苍,令人目断,风樯掀舞,何日眉开。”在词人的笔下,金陵城一派苍凉与残败。

人文景观。宋朝时期,金陵失去文化中心地位,不再是文人聚集、活动的中心,一度冷落萧条,此时,金陵作为政治中心的优势明显不足,但是山川秀丽,富庶多产,自然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文人们常常经过此地时,都会叹息往日的繁华,触发内心的惆怅情绪,因此凭吊怀古,正如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首》中所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四)精神

金陵城悲恨相续的历史留给后人太多伤感和反思,宋代文人登临此地时,多是以眼前古迹为载体,抒发对于现实政治的感怀,在历史片段中寻找国家沉沦的教训。

北宋时期,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日益显露,文人们对国家的现状忧心忡忡便反映到创作中。王安石居于金陵之时,写下了《桂枝香·登临送目》。词的上阙描写金陵城的风景形胜之美和经济的富足,是为了说明国运的短促并非地理原因所致。下阕则是对六朝兴亡的无限感叹,借古抒发了作者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北宋灭亡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金陵成为紧邻前线的军事要地[7],历史上繁华竞逐的金陵灭亡之悲,映照着南宋时代的现实之痛,许多词人在此借古伤怀。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作由历史遗迹的凭吊引发出了抗战救国的主张及请缨无处、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正如词中所说的那样:“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金陵城钟灵毓秀,鼎盛繁阜,古往今来有众多统治政权建都于此,但是这些政权更迭频繁而短暂,往日的风流也逐渐消散。本文在分析历史上与当代的金陵文学形象时,可显然易见二者形象的差异,宋代许多词人在金陵城不断地怀古追昔,感念国事,忧患时艰,使得金陵文化带有更多深厚的历史积淀。

[1](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4.

[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540.

[3](唐)许嵩.建康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73.

[4]刘庆华.从“金陵怀古”与“长安古意”看文学的地域性差异[J].湖北大学学报,1999,(3):61-63.

[5](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60.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0/0713/369.html



上一篇:文学与城市社会学 ——对戴维·哈维空间批评
下一篇:当代犬儒主义者的传神写照 ——读池莉新作《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