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黑水城医药文书再考(3)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7 (16-13)□【竹】(葉→叶)(见图6) 张氏录为“苦竹疠”[2];袁氏录为“疠”[3]94;孙氏同张氏[4]397。 图6 TK187(16-13)局部(左)与TK187(

2.7 (16-13)□【竹】(葉→叶)(见图6) 张氏录为“苦竹疠”[2];袁氏录为“疠”[3]94;孙氏同张氏[4]397。

图6 TK187(16-13)局部(左)与TK187(16-1)字(右)

按:据图版,此“”字的下半部比较清楚,明显与“疠”字形相去甚远,不明诸家何来此说。TK187 文书中(16-1)也出现了“”字的相同写法,可对参。由于此“(葉→叶)”字可以认读,则其上的残字亦可判读为“竹”。只是竹叶有苦竹叶和淡竹叶之说,由于第一字残缺严重,无法断定。

3 文书字词存疑

3.1 (16-7)□令匀(见图2 第1 列) □,张氏录为“末”[1];袁氏同[3]90;孙氏录为“察”[4]393。

按:据图版,此字的下半部形似“末”或“余”,直接录为“末”字,欠妥。观文书这段话内容为:“□令匀于疼痛处,揩之出涎,立愈。”笔者推测此处或指一动作,孙氏所认“察”字,可备一说。进而,此处应借为“擦”字,但纵观TK187 整件文书,出现“擦”字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16-5)写作“摖”;另一处为(16-16)写作“攃”,皆未省略“手”部,故此处为“察”,存疑。再者,“令匀”之前也有出现名词的可能,如《千金要方》卷六下《面药第九》有“取鸡子白调香粉令匀”[10]134。因而不能只限于考虑动词。

3.2 (16-9)治□□风(见图7 第1 列) 张氏[1]、袁氏[3]91、孙氏皆录为“治□□风”[4]394,未辨出中间二字。

按:据图版所示中间二字,上为一污字,下为一坏字,笔者调高图片亮度时,发现污字似为“刾(刺)”字,以下坏字的轮廓与第二列最后的“(脑)”字相似。但传世医书并无“刺脑风”一病,而见“夹脑风”。“夹脑风”之名,见于《太平圣惠方》卷四十《治头偏痛诸方》[13]1202,也见于同样出自黑水城遗址,现藏于俄罗斯的医药文书TK173“《辰龙麝保命丸》药品仿单”[5]119。该病具体指两侧太阳穴连脑而痛,或跳痛、或胀痛、或刺痛、或痛连顶巅者[14]391。故疑此处或为“夹脑风”之误写。

图7 TK187(16-9)局部(二)

3.3 (16-10)如[5]183(见图8) 张氏[1]、袁氏[3]92、孙氏皆录为“如□”[4]395,未辨出后一字。

图8 TK187(16-10)局部(一)

按:据图版所示,此字较为清晰,应是“”字。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四《》:“《九域志》、《宋史·地理志》俱云秦州有穰堡,遍检字书,皆无‘’字,莫详其音。顷读《一切经音义》,知《大般涅槃经》有‘粟’字,云字体作糜、縻二形,同忙皮反,禾穄也,关西谓之,冀州谓之穄。乃知隋唐以前已有此字。秦州本关西地,方俗相承,由来旧矣。”[15]85《康熙字典》释“”:“《集韵》《正韵》并忙皮切,音糜。”由此可知,,即“糜”字。糜,又称糜子、穄子,是一种谷类作物,籽实叫黍,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为黄色小圆颗粒。

“如糜”一词,可见于医书,如《千金要方》卷十八《咳嗽第五》之“芫花煎治新久嗽方:芫花、干姜各二两、白蜜一升,右三味末之,内蜜中令相和,微火煎令如糜,一服如枣核一枚,日三夜一,以知为度。欲痢者多服。”[10]328又元·李杲《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中有“或痢出黄如糜或如泔色”[16]语,以上皆取其“粥”义(《说文》:“糜,糁也。从米麻声。靡为切。”段玉裁注:“以米和羹谓之糁。专用米粒为之谓之糁。糜亦谓之粥,亦谓之饘。”。),与“糜子”义不符。此处上云做丸药“如绿豆大小一等”,续下很可能是“如糜亦可”。但在传世医书中暂未求得证明。医书中取“糜子”义时多用“黍米”一词,如《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有“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17];又如《千金要方》卷五《客忤第四》:“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取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10]84除此之外,在TK187 文书中,出现过两处与“糜子”同义的“”字,即(16-3):“再秤子,若及四十斤”和(16-5):“铺子一层”。,《集韵》:“胡光切,音黄。糜也。”故此处“”字义存疑。

4 结语

医药文献作为黑水城社会文献的组成部分,对今人了解宋夏金元时期黑水城当地乃至于周边地区的医疗生活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文献的正确释读是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之首务。医药文献的特殊性要求校释者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在医学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对有关医学用语进行考证。从古至今的医籍浩如烟海,但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对于文献的电子综合应用更加成熟,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异文比堪和文献佐证方面,可以为释读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值得我们关注。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1/0508/1129.html



上一篇:药品自动售卖机实施项目的性质及其应用
下一篇: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传承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