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当代山水画创作的传承(2)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以“意”造“境”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山水精神一直没有改变,通过山水画

3 以“意”造“境”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年一直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很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最本质的山水精神一直没有改变,通过山水画来寄托创作者情感的初衷也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画家主体和时代,还有表现的技法。

山水画创作中以“意”造“境”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没有发生改变,“意”可以理解为我们山水画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本身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而“境”就是创作者本身需要用意象来营造的一境界,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最终追求,有很高的高度。对于“意”中所包含的象并不是简单地去把对象表现出来,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创作者本身对客体的总结,最后达到一种升华,所创造出来的对象。这一山水画创作的思路一直在辩证中发展,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展现方式。

清代文学批评家叶夔把“意”和“境”看的一样重要,所以他的理论一直很重视“舒写胸臆”与“发挥景物”。书写创作者本身的心中之“意”发挥创作者本身用物造“境”的能力,并认为二者应该结合起来。这样的认知方法在我们今天也不例外。今天众多的山水画家也在继承着传统,把以“意”造“境”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

今天我们的山水画创在以“意”造“境”方面依旧保持着古人的优良传统,对其进行了很好的传承,把以“意”造“境”完美的进行了再现。时代和创作者虽然一直在更替变化着,但是我们对于传统中以“意”造“境”的山水画创作方法却一直延续了下来。我们从当下的一些山水画作品就可以感受到以“意”造“境”的山水画创作方法在我们今天山水画创作上的表现。创作者通过把实际的自然景物进行自己的主观处理然后营造出一个自己内心向往的山水意境。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让观赏者去体会其作品的意境之美。这种把一处简单的自然景观进行主观艺术处理并营造出来意境美的山水画创作方法对我们当代山水画创作和未来的山水画创作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4 结语

当今的山水画创作对于古代的山水画创作来说具有很大优势的,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山水画创作者可以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感受祖国的无限风光,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同时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潮流,改变我们的旧思想,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以自然为老师,学会观察与总结,把握山水画的意境美,创造出适合新时代特征的山水画。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李来源,林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3]刘微.论水彩人物画表现中的造型特征[J].美术大观,2012.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1/0511/1142.html



上一篇:黑水城医药文书再考
下一篇:克己复礼当代礼传播走向的社会学考察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