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四十年来是与非 ——回眸当代“传统文化热”(3)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代以明末清初历史巨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有《李自成》《白门柳》《倾城倾国》,由此不难看出当代作家的“晚明情结”。学者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

当代以明末清初历史巨变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有《李自成》《白门柳》《倾城倾国》,由此不难看出当代作家的“晚明情结”。学者赵园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及其续编《制度·言论·心态》以及秦燕春的《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就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收获。黄子平曾经谈及:“出于对‘我们的’时代氛围刻骨铭心的体验吧。明代政治的暴虐已为人所周知,赵园更关心的是,士对暴政的批评角度,由此彰显的士的自我反省能力,他们关于政治暴虐的人性后果、士的精神斫丧的追究,对普遍精神疾患的诊断, 以及由此表达的对‘理想人格’的向往。”⑧曾有过的那个大变动年代,外族入侵的危机压顶,社会矛盾的积重难返,思想解放的杂语喧哗,都拧在了一起,并化作了巨大的危机感。四百多年过去了,当代人仍然耿耿难忘。同时,当代思想界的“鲁迅热”“人文精神大讨论”中提出的尖锐问题(例如“鲁迅是否已经过时?”“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等),也都与上述士大夫题材的小说构成了一种发人深思的对话关系。虽然,20世纪80年代过后,随着世俗化浪潮的高涨,关于知识分子边缘化的议论也扩散开来,但读书界关于“民国大师”(如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钱穆……)的回忆与研究热潮却一直引人注目。这一股思潮与20世纪90年代思想界、知识界的“人文精神大讨论”热潮正好汇合,昭示了知识分子在世俗化年代的立场——在边缘化的位置发出批评社会弊端、推动文化发展、激励民族信念的声音。另一方面,知识界围绕着“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发生的严重分裂也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极其复杂,以及知识界在选择前进道路时的左右两难、莫衷一是。各种争鸣的杂语喧哗在瓦解了“一言堂”的专断的同时也促成了一个时代的焦虑与迷惘。非理性思潮因此得以大行其道。

1990—1992年间,唐浩明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立刻风靡书市。一时间,“从政必读《曾国藩》”的说法不胫而走。从那时起,《曾国藩》一书一直畅销,影响广及华语世界。李锐也在《读书》杂志1992年第9期发表《为什么“独服曾文正”》一文,其中写道:“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权位显赫、作用极大、很有影响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物,近代中国人尤其是湖南人,从权贵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学子,大多佩服曾国藩,佩服其治学为人和带兵做事。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他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到杨昌济,从陈独秀到毛泽东,也无不表示过推崇其师法,受过其人的种种影响。”随着《曾国藩》一书的畅销,《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文集》《曾国藩谋略》《曾国藩家族》《曾国藩兵法》《曾国藩奏折》《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曾国藩和他的湘军》……纷纷面世。“曾国藩热”成为“传统文化热”中一个特别的看点。

值得注意的是,唐浩明一方面写出了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功之道,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的性格复杂:“既魄力宏大,又胆气薄弱;既冷酷残忍,又温情脉脉;既老谋深算,又轻信人言;既敢于斗争,又忧馋畏讥;既自强自立,又相信命运;既严肃端谨,又诙谐风趣……但是曾国藩的修养却是超等的。他的修养成就植根于他的学养和意志。”⑨他特别注意到“此人辉煌的表象所包裹的却是一颗充满了忧郁和怯懦的心灵。为什么越是声誉隆盛,他越是忧郁?为什么越是战功显赫,他越是怯懦?写出这中间复杂微妙的内在关联,以及导致这种极大反差的社会缘故、个人因素,那么也就写活了曾国藩这个特殊的历史人物”⑩。这样的思考不仅写出了曾国藩的复杂性格,也发人深思:中国的传统文化致力于“心学”的建构、人格的塑造、和谐关系的经营,可为什么“做人难”“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之类处世格言长久流传?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都以本土的故事讲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人心叵测的凶险、人与人斗争的残酷、人生道路的坎坷?中国文化的深刻矛盾究竟是在儒家的虚伪、道家的世故、法家的严苛、兵家的诡谲,还是在人心的深不可测?

所以,作家对曾国藩的崇敬也没有使他绕过“曾剃头”的骂名;从初办团练就严惩闹事的百姓,“宁愿错杀一百个秀才,也不放过一个衣冠败类”,一直到平定太平天国征途上杀人如麻;既有与洪杨争人心的英雄情怀,也有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请入乡贤祠的权变;既重修养,主静能忍,也劳神焦虑,活得很累;既建立了丰功伟业,也留下深深的遗憾:出身翰林,却没能在吟诗作赋、著书立说上赢得功名……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曾国藩呢?可谓“生于忧患”,也死于遗憾啊!事实上,曾国藩死后,关于他的功过是非,不是也一直聚讼纷纭么?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2.html



上一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学价值观与社会价
下一篇:当代环境下陕西关中传统民居的转型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