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时尚美学访彭静莲教授(3)

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向 丽:那么,在将传统之物连接到当代语境时,有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呢? 彭静莲:这非常难以言说,因为要改变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通过创意,

向 丽:那么,在将传统之物连接到当代语境时,有哪些是需要改变的呢?

彭静莲:这非常难以言说,因为要改变的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通过创意,思考过去之物现在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我更愿意将时尚理解为“讲故事”,而且是讲好的故事。再比如,在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原始艺术被运用于艺术的创造中,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中使用了非洲面具的意象,就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特殊的“看”。我不太同意布迪厄关于趣味的区分,在他关于品味的分类中,时尚似乎更多地代表着“往上看”,而事实上,时尚有多元的形构基质。

向 丽:20世纪初,原始主义风潮的确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表现传统,而复古主义的兴起也表征了时尚的逻辑并非是直线进化论的复制。布迪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揭示了趣味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被建构的。但英国社会学家托尼·本尼特也不同意布迪厄关于趣味的非建构性的区分,他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数据表明,这种区分和不同并不像布尔迪厄所说的那样泾渭分明,从而为习性的改变与品味的重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正如我们所讨论的,时尚的建构基质既可以是新奇的、反叛的,也可以是传统的、自然主义的。当代时尚逻辑具有将原本处于不同等级序列的风格交相杂糅的想象力和分配能力,这恰恰见出了时尚的两副面孔和缜密的双向运作机制。在此意义上,时尚问题就成为了时代与社会,情感与想象的最富于魅力的一面镜像。

二、审美人类学:理念与视野

向 丽:时尚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情感的聚集,正如您所谈到的,时尚是“社会皮肤”,这是一种非常富于意味的表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时尚是将“美”与社会生活联结并显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正因为此,时尚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美学问题,需要综合借鉴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理念与方法才能纵深探讨时尚作为社会镜像的复杂机制及其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审美人类学作为借鉴人类学理念和方法开拓新的、研究审美和艺术方向的复合型交叉性学科,在当代美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已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您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人类学工作,在转向时尚问题研究时,对于“美”的表达方式有着独特的理解,特别希望您能就审美人类学的研究理念和视野,以及审美人类学再生产出的新的美学理论和实践增长空间做一些分享。

彭静莲: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对于审美人类学的关注和理解主要通过对西方美学学科的理解,以及对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经验的调研、思考而形成的。

Aesthetics(美学)概念源于希腊文“aisthetikos”,其原义主要指对于可感知存在的经验和感觉。18世纪中叶,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由鲍姆嘉通引入,他将美学界定为“研究感知的科学”,以及“一门关于如何引导较低认知能力群体去感知事物的科学”。(4)参见[德]鲍姆嘉通《美学》,简 明,王旭晓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鲍姆嘉通的理论过于复杂甚至令人费解,最后是康德巩固了美学这个学科的理论基石。康德将审美无利害视为美学的内核,这种纯粹理论主要建构于对美感和审美表达的理论界说上。在康德的理论视域中,美感是对于事物或事件的感官体验的增值,审美表达则是指重新创造经验,通过重新构建或转换机制,将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纳入一种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中。在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中,审美无利害的感知作为审美感知的基石,并且在某种意义构建了浪漫主义时代。“审美无利害”作为康德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之一,主要指艺术对象从日常生活中被分离出来,从而脱离其实用性的属性,观察者相应地必须超越对物的实际考虑。不仅如此,为了使艺术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审美判断必须以一种普遍的、所有人都能交流的情感为前提。这种情感不再是日常生活之维的情感,而是一种先验原则,它是知识具有普遍可传达性的必要条件。显然,这种美学研究范式对于参与式研究和文化多样性基本上持忽略甚至轻视的态度。正如康德所指出的,人类学家在判断所谓的上流社会或者贵族阶层的趣味时,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为在他看来,哲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崇高的、空灵的、超然的和普遍的存在,而并非像人类学家收集的琐碎的、感性的数据资料。概言之,在以康德美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美学视野中,认识世界比参与世界显得远为重要。

文章来源:《当代医药论丛》 网址: http://www.ddyylczzs.cn/qikandaodu/2021/0301/663.html



上一篇: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及开发探讨
下一篇:民间儒学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曲阜

当代医药论丛投稿 | 当代医药论丛编辑部| 当代医药论丛版面费 | 当代医药论丛论文发表 | 当代医药论丛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